1 患者期望
恰當的外用療法選擇應同時滿足患者期望與臨床實際情況。例如,希望銀屑病皮損完全、持續消失的患者會對外用療法失望,因為這需要長期、大劑量使用藥物,但卻很難實現;另外一些患者則傾向于間歇性治療,并很少關注疾病情況。
AAD主席、皮膚病學家漢克(Hanke)教授認為,了解每位患者的目標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個體化治療方案,以幫助患者實現期望很重要。
2 使用方法
劑型選擇可顯著改變藥物用法和滲透性,從而改變治療效果。常用外用劑型包括軟膏、乳膏、溶液、凝膠、泡沫、肢帶、噴霧劑、冼發水、油劑和冼劑等。指南建議,盡管不同劑型適用于不同部位的病變,但理想的選擇是依據患者意愿選用劑型。
Hanke教授認為,在有毛發的部位(如頭皮),可根據患者需要選用溶液、泡沫、洗發水、噴霧劑、油劑、凝膠或其他劑型;一些患者可能比較喜歡不太油膩的制劑,因此可在白天用乳膏,而晚上用效果更好但美觀性較差的軟膏。
3 聯合治療
對某些患者,可根據藥物不同作用機制選取多種藥物聯用,患者可能需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根據醫囑使用不同藥物,這要求醫師了解不同藥物間的相容性。
4 治療時間
可間歇或長期進行外用治療。例如,一般推薦先用較強效制劑在短期內消除銀屑病皮損、后間歇長期使用,這可減小長期連續治療發生副作用的風險。對需持續進行外用療法的患者,應給予可控制臨床癥狀但強度較弱的制劑,或改為長期使用副作用風險最小的制劑。
Hanke教授認為,盡管患者對外用制劑常有良好的耐受性,且制劑常無顯著副作用,但長期或間歇性使用的患者應定期接受檢查,不推薦在無監管情況下使用強效制劑。
5 使用劑量
常用“指尖單位”指導外用制劑的使用劑量。一個指尖單位是大約500mg,推薦的單位數以可覆蓋受累區域為標準。例如,3個指尖單位足以覆蓋頭皮銀屑病,而一整條腿和腳則需8個指尖單位。該方法為患者提供了較為精確的外用藥物劑量判斷方法。
6 患者依從性
患者依從性差是大多數患者外用治療效果差的主要原因。Hanke教授說,多種因素與患者依從性差相關,包括對藥物治療效果失望、每日用藥所致的不便和藥物使用方式的選擇錯誤等。他建議醫師應努力改善患者的依從性,包括選擇足夠強效的外用制劑以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、與患者一起選擇合適的劑型等。
7 其他外用治療
指南還指出,在某些病例中可聯用其他外用治療方法,如非藥物性保濕劑、水楊酸、地蒽酚和各種聯合治療等,以提高外用治療效果。
Hanke教授說,確立一種有效的治療策略不但對銀屑病的治療很重要,對患者的依從性和總體預后的滿意度也很重要。制定指南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外用療法治療銀屑病患者的成功率,但醫師和患者仍要不斷探索所有可用的治療方法,以確保獲得最佳的長期治療選擇。
摘自《中國醫學論壇報》 2009年3月26日A8版